產能淘汰瞄準五大行業
“去年全省17市無一個城市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污染的主要原因、治污的主要困難是什么?”“根據國家下達的落后產能淘汰任務,山東還有多少落后產能需要淘汰?”“近兩年省財政投入大氣污染資金多少,與周邊省市相比力度如何?”……
5月30日,在山東省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就大氣污染防治開展的專題詢問會上,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就上述犀利問題展開詢問。
這次專題詢問,山東省環保廳作為應詢牽頭部門,省發改委、省經信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等15個部門或機構的主要負責人作為應詢答問人,受省政府委托回答了詢問。
專題詢問是人大對政府工作的監督方式之一。這是山東省人大常委會首次進行專題詢問。溯源結果鎖定治污重點
會上,應首個發問的委員楊煥彩的提問,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就全省大氣污染源的主要原因和治污難點進行了分析。
張波透露,山東已經開展的污染物溯源中,濟南、青島、東營3市的溯源工作已經完成。結果顯示,燃煤和工業排放對PM2.5的貢獻率達到四成,揚塵和機動車尾氣排放占到兩成左右。“燃煤和工業排放是污染的主要原因。揚塵占第二位,機動車尾氣排放居于第三位。”張波說。
他同時表示,山東溯源的情況跟北京等城市的結果大致相同,能源產業結構偏重,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道路施工、城市管理等方式粗放。他同時提醒,從山東的情況來看,機動車數量增長迅速,大約五六年就要翻一番。按照這種速度,5年后,機動車尾氣排放污染對PM2.5的貢獻率還要增大。
針對治污的難點,張波分析認為,主要難在我們所處的時期的特殊性。“歐美國家大規模向空氣污染宣戰時,其城市化率大于75%,其服務業的占比也超過了60%。相比之下,我們作為發展中國家,還處在工業化城市化快速推進時期,這個時期,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壓力很大,此時大規模向空氣污染宣戰,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有效措施
對山東而言,淘汰落后產能不僅是工業升級的需要,更是治理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對山東落后產能淘汰的情況以及還有多少產能待淘汰、政府準備采取哪些措施完成等尖銳問題,委員杜昌祚發起了連續提問,省經信委副主任楊少軍一一作答。
楊少軍透露,目前山東水泥行業已經結束了立窯生產的時代,全部實現了旋窯生產;鋼鐵行業也實現了轉型升級,1000立方米以上的煉鐵高爐集中度由原來的30%提高到50%。
楊少軍還表示,今后,山東還要對火電、煤化工、建材、鋼鐵、石化五大行業進行重點淘汰。
“這五大行業的增加值只占全省規模增加值的30%,但是污染物的排放占到了全省工業排放量的80%。”楊少軍說,淘汰落后的任務要分解到有關市,與市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爭取提前完成。2017年外電入魯1800萬千瓦
5月中旬,國家正式批復外電入魯3條大通道。據悉,到2017年,外電入魯通道建成投產運營后,將向山東輸送電力1800萬千瓦。“這相當于我們現在用電量的1/3,可以少使用6000萬噸煤炭,減少二氧化硫13萬噸,二氧化碳1.1億噸。”山東省發改委副主任薛克說。
他表示,去年以來,國家把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五大行業作為產能過剩的重點行業,山東省根據實際情況又增加了兩個行業:煉油、輪胎。
去年,山東能源消耗總量3.89億噸,占全國的1/10。
“其中90%是火電,新能源占比不到10%。”薛克解釋說,由于山東沒有水電、核電、天然氣發電,只有火力發電、太陽能風能、生物質發電。而且,在火力發電中,占比也不合理,60萬千瓦的機組只占了26%,30萬至60萬千瓦的機組占了33%,小于30萬千瓦的機組占41%。
去年以來,國家對大氣污染防治進行了部署,嚴格實施防治計劃,國家下達各省的重要任務是能源消耗總量控制。國家制定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山東到2017年煤炭消耗量比2012年削減2000萬噸,總煤耗要比原來的規劃減少8000萬噸,這對山東造成了很大壓力